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,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和风险保障需求大幅提升。中国银保监会今日公布《普通型人身保险精算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助推风险保障类产品发展,完善产品精算监管体系,助推人身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疫情面前,生命至上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,保险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,坚决把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实处,积极执行中国银保监会相关政策和通知,发挥保险保障功能,以尽心、贴心、暖心、实心的保险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工作,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履行好应尽的责任,以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彰显保险业的行业价值和社会担当。
近日,A股五大上市保险公司已悉数披露201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。中国人寿、中国人保、中国平安、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2019年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992.97亿元,同比增长9.35%。
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是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、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、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、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。但这一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,要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筹集与使用,必须实现制度统一、管理健全和技术规范,不能操之过急
1月11日消息,2020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首季峰会今日在京举办。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王军辉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发言。他表示,中国资本市场长期配置型资金明显不足,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作用亟待加强。目前,中国资本市场长期配置型资金规模很小,占比较低,还没有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。
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是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、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、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、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的需要。但这一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,要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筹集与使用,必须实现制度统一、管理健全和技术规范,不能操之过急
2019年已过,保险业严监管成效几何?从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开出的各类罚单可窥一二。北京商报记者最新统计发现,2019年保险业处罚规模相比往年整体下降,不过编制或提供虚假材料、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、欺骗投保人等乱象依旧。对此,分析人士指出,处罚规模的下降意味着严监管之下,行业整体合规意识的提升,但一些行业顽疾短时间内仍无法有效杜绝。为此,除在后端下发各类罚单警示外,监管部门也扎紧制度篱笆,以从根源上来防范风险和乱象的发生。
1月7日,北京商报记者获悉,为规范短期健康险市场,银保监会近日下发《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在业内征求意见。《通知》拟对短期健康险产品设计、续保、停售、理赔等方面进行规范,明确不得虚高保额、不得“保证续保”、不得随意停售、不得无理拒赔等。分析人士指出,《通知》从产品设计到销售、再到后期理赔均设置了“门槛”,为短期健康险“立规矩”,这不仅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,还可从源头降低险企经营风险。
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医疗、疾病、照护、生育等综合保障服务,力争到2025年,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;拓宽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范围,实现长期保值增值,力争到2025年,为参保人积累6万亿元养老保险责任准备金……近日,《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。在倡导丰富产品供给、加大对外开放等系列政策利好下,未来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李克强总理在12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,要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对外开放,以公平竞争促进保险业升级。
岁末年初,新一轮保险资管业务调研工作开始启动。1月1日,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悉,为持续梳理行业投资管理业务开展情况、提升行业风险防范能力,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保险资管业协会”)于近日向各保险集团公司、保险公司下发《关于开展2019-2020年度保险公司(集团)投资管理业务综合调研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
站在岁末年初回顾2019年,各家险企积极谋求稳健发展和良好业绩的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。为缓解经营压力、改善治理结构、优化偿付能力、拓展业务范围,2019年,险企“增资补血”可谓异常忙碌。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,2019年共有39家险企多渠道“补血”。其中,直接增资总额约315亿元,发债规模达642亿元。不过,增资发债过程中,有险企顺风顺水,也有险企一波三折。